上海嘉定區法院發布知識產權司法審判白皮書
(資料圖)
民主與法制網訊(記者侯勁松)4月26日,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嘉定法院”)召開服務保障知識產權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通報上海嘉定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情況,并發布《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審判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上海嘉定法院共受理知產民事、刑事、行政案件716件,審結577件。其中,受理知產民事案件694件,審結566件,調撤率87.28%,訴訟標的500萬元以上案件6件;受理知產刑事案件21件,審結9件;受理知產行政案件1件,審結1件。
白皮書顯示,近一年的知識產權案件主要呈現以下五個特點:
一是數字經濟特征顯著。上海嘉定法院受理的涉數字經濟知識產權糾紛約占全部知產案件的四分之三,糾紛形式既涉及數據形態財產性權益及市場競爭秩序的保護,又涉及網絡平臺經營者及相關主體的權益保護,還涵蓋利用數據技術從事網絡灰黑產業。
二是產業集聚現象明顯。嘉定區大力發展在線文娛、電子商務等重點領域,嘉定區南翔游戲產業園集聚了眾多國內著名游戲企業及上下游企業,活躍的游戲市場導致涉游戲知識產權糾紛大量涌現。
三是新興業態糾紛顯現。數字技術為創新驅動注入全新活力,新客體、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也催生出各類新類型訴訟糾紛。同時,針對互聯網行業特有的“買量”“引流”等行為,由于法律預期不明確導致大量糾紛訴諸司法途徑解決。
四是商業維權現象普遍。上海嘉定法院審理的知識產權案件中,七成以上為商業維權訴訟,主要涉及起訴他人未經許可通過信息網絡使用他人圖片、文章、影視劇等作品,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等。
五是隱蔽式侵權多發。隨著知識產權侵權的打擊力度不斷提升,侵權行為朝隱蔽式方向發展,侵權方式不再停留于對原作的照搬照抄,而是通過同義詞替換、剪輯拼湊等方式進行非字面抄襲,“換皮”“洗稿”類案件比重有所上升。
發布會上,上海嘉定法院發布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五個典型案例。
關鍵詞: